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,也是影响整体水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主要短板。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区水务局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、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围绕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积极主动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,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1
提高站位,强化统筹
一是提高站位,强化统筹,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。今年,延庆区水务局将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与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结合起来,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纳入全区美丽乡村建设重点任务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思想,坚守初心和使命,主动担当作为,充分调动各方力量,整合资源,密切合作,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建立了以区水务局为前期立项主体、各乡镇人民政府为实施主体、区农业农村局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,快速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。
对全区376个村进行全覆盖摸排,分类建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台账,采用单户、单村、联村、镇带村、城带村等多种治污方式因地制宜地治理农村污水。
截至目前,基本解决了172个村的农村污水处理问题,全区处理设施实现了专业化管护,彻底改变了以往污水横流,处理设施无人管理的局面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启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“加速”模式。
2
合理规划,科学布局
二是合理规划,科学布局,持续发力农村污水治理。依据延庆区村庄规划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、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,以人口密集、一般水源地、民俗旅游村庄为重点,将通过管网收集解决的村庄分年度建设。
计划到2022年底,全区有283个村庄通过管网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,村庄覆盖率达到75%,超额完成《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(2019年7月-2022年6月)》中要求,到2022年底全市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5%的目标。
3
有序组织,开足马力
三是有序组织,开足马力,扎实推进治理工作见实效。依据美丽乡村建设时序,分三期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。
延庆区美丽乡村污水收集处理一期管网工程涉及46个村,已建设完成201.77公里,完成总工程量的89.6%,其中26个村建设完成;二期管网工程涉及40个村,在北京市第一个取得立项批复,正在组织乡镇开展招标工作;三期管网工程涉及36个村,实施方案已报送区发改委,征求规划、环保部门意见后上报市发改委评审资金。
做好农村基础设施
和公共服务
是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的关键一环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后
将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
切实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
(来源:区水务局)